今天我给自己算了一笔账,把我之前买的那些没用上的东西算了算,哇哦,都快赶上我一年半年的工资了,真是惭愧。20到30岁的年纪,没攒到什么钱,反而浪费了这么多,现在人到中年知道钱的重要性了。
真觉得以前花的钱好亏,很多根本没必要买的,很多都是在销售员的忽悠下,脑子一热买的,而非真实的理性消费。
现在每当我买东西的时候,都会反复的问自己,真的有必要买吗?有没有东西可以替代它。每当自己稍微买贵一点的东西,我就暂时的把它放在购物车里,等过几天在看看,确实值得买的话,再去付款下单。
有很多次的情况,当我再去付款“购物车”的时候,会发现一些东西完全没有购买的冲动了,无形中省下了不少钱。总结了一个技巧,给自己一个冷静期,往往能做到很好的理性消费。
现在我就有一个笔记本,小米的,上面记着是我非理性消费时买的,暂且不说质量如何,本来打算买这个笔记本工作用的,可是买到之后,发现屏幕太大了,声音还大,根本不适合当工作本用,后来就一直搁置在抽屉里。
这钱是我不该花的,那么就需要在我的工资之外,通过副业把这个钱给挣回来。这台小米本价格近8000元,用了不过10次,现在再度开机的时候都觉得好卡。
好在当时买这个本的时候,是全款付的,要是分期付的话,再加上利息很不划算。虽说每月百来元对于有稳定工作的人来说,压根不是压力,只是利息的话,分期越长,需要的利息就越多。
在这个“便利”的社会里,没钱一样能买到东西,不过是超前消费罢了,分期确实能减少压力,也促进了大部分人的消费能力。可是,有这个消费能力的时候,还要看自己的工资够不够,一单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,再改回来就有点难了。
因此我一直没有超前消费,刷卡还花呗的习惯,都是挣多少的钱,过多少钱的生活。的确,花钱不见钱的时候确实是很潇洒,可是一旦到了还钱的时候,却发现自己怎么会花了那么多钱,心痛却又无可奈何。
说到底还是要量力而行,还是要理性消费。如果非要提前消费,但是必须保证,在你的能力范围内,能很稳妥的还款,要不然造成恶性循环就不好了。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