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
现在某份象app每个月都有两个单子的指标,我有一张小额的某东的E卡,每个月都会想方设法把它用掉,只是每次去购买价格很低的物品,都有点不好意思了(让快递送上门)。
当然,东西买来买去就是那么几样,不是辣鸡袋,就是孩子的书写本、铅笔、橡皮之类的。如此以来,只要购买上几个月,孩子的文具盒都是各种颜色的铅笔、橡皮,有一种满满当当的感觉。
其实,购买这些小物件也会上瘾,然后把一个盒子装得满满当当很有成就感,看着看着一个个小东西,这个不错,那个也不错,就想添加到购物车里,所幸最后买单时还算比较理智,一般都不会超出金额。
为了完成指标,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,谁叫我自己消费降的比较多呢。
2、
自从消费降级后,就喜欢在菜市场逛那些阿公阿婆的,不仅东西比较便宜,还有就是东西也很新鲜。
之前在网络上也见过那样的帖子:一个阿婆从超市买了些鸡蛋,然后转头在超市附近摆上地摊,都是按个卖的。
我当时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,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感觉,不知道是坏人变老了,还是老人了变坏了。在我内心,还是相信坏人变老了,但我也相信那些摆地摊的阿婆还是好心的多。
在菜市场地摊附近有个面包馆,过了九点后,那些面包都是一袋一元钱,相较于刚出炉时要便宜了,况且味道也不会太差。有时候我下班晚了,都会买上一袋,能很好的填饱肚子。
很多人之所以来这个面包馆,一个原因是晚点后的面包便宜,再者就是第二天的面包都会是新的,只要面包做的好吃,馆内环境又好,附近的人们自然会再次回头,人们也是很乐意为面包的附加值买单的。
3、
又让我想起了一个视频,一个小哥会经常关顾一家面馆,有时候感觉吃得面没有香味,就询问老板是怎么回事。
在饭点的话,老板也会吃同样的面,味道基本差不多的,就是没有香味。
后来在老板的口中得知,原来老板看小哥经常关顾自己的面馆,面里就没有放+香剂,就感觉不出那种香的味道了,吃的还健康。
视频后头,还故意打上了小哥的心里独白:原来老板当自己是家人了,想到这里不禁觉得老板这人能处。
这些看似一件件的小时,其实就是为提高的产品附加值,有时候我们单单看一个产品(食物)都是差不多的,但是某些店面的生意就是那么好,像现在火上的某地的烧烤、锅饼等,我想道理应该都是一样的,店家给予了不同价值的附加值。
4、
当我买完菜回家,会经过附近的一个广场,傍晚下人们络绎不绝的,有阿姨推着婴儿车、有孩子玩着跑着……在某些季节的时候,附近的树上会发出一丝丝的清香,只是春天这个季节里,树还都没有开花。
倒是能看到一些橘树的花瓣已经散落在地上,马上就会有一颗颗的青果子要结出来了,真是充满着神奇与美丽。